巍巍中华,地大物博,在她的中部自东向西横亘着一条巨型山脉,把中国大地分为南方与北方,她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秦岭。她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中华名山,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长江黄河的分水岭,被誉为华夏龙脉和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秦岭主峰太白山,《尚书·禹贡》称其为“惇物山”。汉时称“太乙山”(《汉书·地理志》注解,惇物:山名,即太一山,太乙山,在今陕西眉县东南;太乙是全天最尊之神,人间最高最富最美之山当称太乙)。至魏晋始称“太白山”,《魏书·地形志》记载“其山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名。或曰:初有金星坠圭峰西,其精化为白石若美玉焉,故名太白山”。
    为推动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深入进行,应中共陕西省宝鸡市委宣传部、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的邀请,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100余家中央媒体记者举行陕西太白山摄影采风行活动。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全程报道采风行活动,并与百余家中央媒体一起,向全世界全景展现太白山的神奇与峻美。
 
      张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任。百名中央媒体记者太白山摄影采风行活动期间,张辉别提有多兴富了。说到太白山的美景那叫一个滔滔不绝,让我们在他的引领下畅游太白山,听流水回响,品高山云海,与山为友,与水为伍。
且听张辉的开场白:
    夏季的酷热已经张牙舞爪,覆盖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炎炎烈日心情烦躁?朝九晚五生活太单调? 到太白山走一遭! 听流水回响,品高山云海,与山为友,与水为伍。啊!太白山的美景数不胜数,那斑斓的彩色,那触动心弦的壮丽,让你屏住呼吸,满山翠绿尽收眼底。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为自然保护区,是一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山上古木参天,古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之说。植物种类有1550余种。太白山的独叶草为世界罕见,极其珍稀。太白米、太白参都为上等中药。太白山有鸟类230余种,兽类40余种,大熊猫、金丝猴等为珍稀动物。
    太白山横卧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周至3县境内。因山顶终年积雪,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它是横贯陕西省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岭的最高峰。
 
      太白山的景色,从北坡到南坡,可概括为八景: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斗母奇峰指的是斗母宫一带的石柱山,特别是麦落石、五台、一堵墙、望乡台等处,花岗片麻岩傲然挺立,千姿百态,堪称奇绝。平安云海是指站在海拔2790米的平安寺观赏云海。这里在云端之上,云有的像锦缎一样抖动,有的像轻纱一样飘拂,有的像江河一样奔腾,有的如海潮一样汹涌……
     太白明珠是指太白山的湖泊。太白山顶有三个湖泊: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及玉皇池、明星池等,池水清澈可鉴毫发,是我国较高的高山湖泊。池面常被云雾笼罩,雾开则微风波动,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霞光异彩,别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景象。
 
      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7月,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从此太白山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娉婷少女才向人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讲述她传奇的故事。
    通过近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宝鸡旅游业的龙头,列为陕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八大旅游景区之一。目前,太白山旅游区围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已达近7亿元人民币,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配套服务体系。
 
      登太白山,在七八月间为宜,需带棉衣、雨具。登山路分北坡、南坡。北坡从眉县出发到营头直上;还可以由眉县到斜峪关,经鹦哥嘴直上。南坡较平缓,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周至出发到厚步子直上;一条是从周至到厚步子,经都督门、太白庙上山。
    太白山植被、气候、土壤、动物,均以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景观带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个景观带:栓皮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锐齿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1800米)、辽东栎景观林带(海拔1800--2300米)、红桦景观林带(海拔2300--2600米)、牛皮桦景观林带(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观林带(海拔2800--3200米)、太白红杉景观林带(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海拔3400米以上)。还可以感受到从暖温带至寒带不同的气候景观,也可看到各景观带内的珍禽异兽。
 
      太白山花海从春到秋,春天的低山,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粉的山杏、红的山桃,如帛似绢,恰似一朵盛开的荷花将太白山托起;“嫩绿初染千梢鲜,山花情怀更烂漫,万紫千红锦绣展,粉杏红桃如帛绢”;黄棣如锦,梨樱团团,丛丛似火焰,个个如旌旗,群山尽染;鹅黄的棠棣、蒲公英,又好似给太白山铺上了一层锦毯;紫红色的紫荆花、丁香,仿佛要把整个山野染亮。还有那报春花、叶上花、水百合、金银花等,真可谓“山林吐芬芳,鸟语伴歌行”。  
      酒文化“摇篮”──太白山山高水清,土润民勤,是原始农耕的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孕育原始农耕文化的摇篮,从眉县出土的仰韶文化酒器鉴定,太白山也是孕育酒文化的摇篮。太白山清泉万淙,水质醇甘,酿造美酒得天独厚,清代诗人李雪饮太白酒后,借醉意写下了耐人寻味的佳句:“奕开星斗阵,酒饮汉湘波。不识蒲团上,何缘与雪峨。”;诗仙李白后咏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句。  
      太白酒是当地特产,沿用传统酿酒工艺,选用上等高粱、大麦、豌豆为原料,取太白山主峰——海拔3666米的融雪水,采用老法续渣,泥封窖池,悠火馏酒,掐头去尾,精工酿制而成。其酒液色清透明,香甜醇厚,芬芳爽口,甘润柔和,回味怡畅,风味独特,著称于世。
    相传当年金渠酒坊派了两个小伙计,抬着一坛酒到斜谷关参加品酒会,时值炎夏,小伙计口渴,在行路中又找不到水喝,苦于无法,只好偷酒解渴,边走边喝。后来,碰见了一溪山水,便歇下来喝水解渴,顺便打开酒坛盖子一看,两个小伙计大吃一惊,坛里的酒不觉被他们喝去近半,这样如何交得了差,怎么办?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掺进山水,以便蒙混过去。谁料,到了品酒会上,品酒的人打开酒坛,斟满杯品尝,却异香扑鼻,“一滴酒露落下口,千粒珍珠滚下喉”,那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回味无穷,妙不可言,结果名列榜首,挂了头彩。回来后掌柜问及原委,并顺山溪查水源,原是太白山流出的雪花水,此水蜿蜒流经太白山中,过岩层,滤砂砾,穿泥煤,既起了清洁作用,又带入不少矿物质。因而不惟水质清澈,又有矿物质的作用,故最适于酿酒。
    从此,金渠酒的名声不胫而走,三秦大地遂有“名酒产地有良泉,更需精酷过严关。

 
      腊驴腿是凤翔县久负声名的传统肉食品名特产,此膳食据传说,清末时期有位姓苏名石娃的,当时制作的腊驴腿以其特色远近闻名,“腊驴腿”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就是他传于后世的。苏石娃一生主宰残牛、残驴,逢冬腌制“腊驴腿”。由于苏独家制作,且工艺独特,产量不多,市面上甚为稀罕,故价格昂贵,一般平民很少实用,多为官吏、豪绅、大贾、富户春节或元宵节进贡上司和馈赠亲友之名贵礼品。苏石娃制做腊驴腿工艺精细,色泽红润,味美适口。尤“钱钱肉”(公驴之外生殖器)独具特色,不但是清爽可口的下酒佳肴,且具壮阳益肾之功能。  
      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梁朝医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着“太白芎……”;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壅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圣、药王。
    药王神山──采药人称太白山为药山、神山。据说药王孙思邈曾与三太白理论太白山属谁,三位太白讲,大爷海底藏有镇山宝钱,此山应属他们,药王取下发簪,往空中抛去,对三位太白讲,你看太白山顶上遍布银针,此山应是药山。银针便是现今人们叫的“太白茶”。从此以后,采药人上太白山,不拜三太白,只拜孙思邈。
    崇奉太白,修行持道。“自古名山僧道多”,太白山庙宇据考证始建於西汉,汉武帝时在太白山建谷春神祠,有碑可考的平安寺建於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