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区域经济中国智造品牌中国数字经济生态•环保匠心中国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公益•志愿者经济与法读书•文化广角镜艺苑人生特色小镇诚信中国商业电讯上市公司中国风县域经济营商•招商新农村科创中国名医堂基层党建廉政中国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消费•时尚社会视点乡村振兴中国开发区部委直通车聚焦商协会宏观经济信息环球资讯投资要闻本委传真安全生产农业金融•理财政府法制企业传真传承城市•社区警界传真大美中国

黄人天:推翻“四座大山”的投资消费融合新模式


只有从学理上厘清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才能够排除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阶段认识的误导,才能够找到克服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的方法。

我们应重新审视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承认经济发展并不是纯线性的,其整体也不是可以凭部分表象经验归纳和模型化的,在部分经济表象呈现出的易于经验归纳和计量的线性规则发展阶段特征背后,隐藏着不断非线性动态变迁的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异质性所决定的经济不规则或突变发展的可能性,即经济体的“非线性动态异质化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经济非线性运行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将导致经济体不能按照某些经济体所呈现的线性规则发展阶段次第演进,产业结构也不能遵循非此即彼、机械更替的阶梯式升级过程,而是出现逆转、分叉、回旋、崩溃、爆发等非线性发展特征和相应的历史阶段。

全球“金融危机”、拉美“中等收入陷阱”、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和“停滞的20年”、西方国家“滞胀年代”和“石油危机”、中东国家“石油暴富”和“富而不发达”、非洲国家“资源诅咒”、中国“WTO红利爆发” 和“4万亿提前转折” 等都是不同程度的非线性经济发展进程的现实体现,这些非线性经济发展阶段显然不是上文中那些线性或片面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所能够充分解释和预测的,必须改用综合全面研究范式进行研究。

必须认识到,当前中国并非处于越过“刘易斯拐点”之后线性规则的产业升级阶段,而是处于“4万亿提前转折” 突变之后的不规则经济下滑阶段,前期 “WTO红利爆发” 阶段积累的货币财富由于非正常的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衰减、后发劣势凸显而不能被实体经济充分吸收,剩余资本转而金融泡沫化,形成流动性陷阱。不合理政策又加剧实体经济早衰和金融泡沫膨胀,导致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衰减、后发劣势进一步凸显,造成产业结构难以循序渐进地升级,而是突然面临与发达国家进行不对称劣势竞争的困局。

3.jpg

“欲速则不达”,必须根本改变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指导的“急功近利” 式经济政策,遏制社会生产成本,控制产业流失并吸引产业回流,中国经济才可能延续高速增长,确保实现转型升级,避免坠落“中等收入陷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还来得及,这仍然是因为中国的特殊要素禀赋结构。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面积庞大、发展梯度复杂,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与中西部的二元乃至多元经济格局。在东部,技术后发优势与低成本优势已经消失殆尽,沿海省市已先后宣布人均GDP接轨高收入国家。相反,明显可以观察到,金融危机之后中西部经济增长率高于东部较多,例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经济增长率17.1%,广东12.4%,其原因正是由于技术后发优势与低成本优势还在中西部延续。

新一届政府推出的简政放权、扩大开放、破除垄断等供给侧改革措施都是正确的选择,但“自以为是”的投资政策、“喜新厌旧”的产业政策、“患得患失” 的房地产政策、“劫贫济富”的财税金融政策反映出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必须换思路求出路。

首先必须明确,客观上需要一个阶段来消化4万亿突击大投资导致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困局,因此当前中国经济的根本任务是休养生息不折腾,力求降低国民经济整体生产成本,恢复以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为领先指标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这是必须进行的对4万亿投资计划中非理性部分的救赎。

所有人必须忍受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痛苦,重新让已经严重矫枉过正的市场机制得以恢复正常,使经济资源得到重新合理配置。现在不及时救赎,反而进一步扩大政府主导的高成本高风险投资或纵容房地产泡沫无异于饮鸩止渴,以后必定付出更惨重代价。显然,这一阶段的生产性投资应该由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尽量少参与。

不过,政府的超前低效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虽然不可持续,但消费拉动派断言政府投资不是好事情也未免过于偏激,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政府调配经济资源能力和制度惯性超强的格局,短期之内无法根本改变。

客观来看,政府投资也确实具有民间投资无法取代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良性效果一面,完成了在其他许多经济体想完成却难以完成的基础设施和基本产业建设,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所以根本否定政府投资的态度并不足取。

况且,政府不可能把巨额财政收入直接分配给居民,因为消费需求陡然增加导致短期供需失衡将引发严重通胀。也不可能减税过多,因为既有的社会保障、国防等财政开支项目已经形成刚性,难以大幅削减而不引发动荡。纯粹依靠企业家进行投资也不现实,因为企业家对公共产品性质强烈的廉价住房、教育、养老、医疗产业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基础科研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投资动力,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因此,作为克服“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手段,政府主导或引导投资仍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改变投资的方式和重点,以便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传统投资指导思想进行革命。

试想,如果暂时不再进行负债基本建设投资,而是把原本用于主观有效客观未必有效投资的政府财政资金改用于解决导致中国国际竞争力急剧下降的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四座大山” 问题,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以便降低劳动力和土地要素边际成本,提高居民实际收入,进而降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一方面释放更多内需,一方面夺取更多外需。这是否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呢?是否具有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呢?

应当从学理上认识到,投资其他基础设施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商品成本,因为交易费用的节约最终仍然反映为商品成本的降低,商品价格已经反映交易费用因素。但由于很多其他基础设施已经超前过剩,因而已经丧失了降低交易费用进而降低商品成本的作用。反之,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基础设施在现阶段是不同程度稀缺的,因此其投资可以显著降低商品成本。

换言之,政府现在应该像以前投资交通等其他基础设施一样主导和引导投资解决“四座大山”消费问题。这类投资不再是低效率的纯粹社会福利项目,而是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最需要的新型高效率基础设施,降低这些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价格,尤其是降低与劳动力边际成本相关度最高的住房价格,将直接遏制劳动力名义工资和土地名义价格的无意义上涨,代之以实际工资的上涨和土地价格去泡沫化,从而促进真实消费支出增长、实体经济利润率上升、国际竞争力回升、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

中国进入流动性陷阱状态的直接诱因在于,贫富悬殊拉大、全社会边际储蓄倾向递增和实体经济投资利润率低于金融投资利润率,这些弊端已经形成惯性和刚性,不可能由市场机制完成调节,必须靠政府以巨大的勇气进行硬碰硬的改革,否则就不会有西方国家战后的福利社会道路了。现在的西方债务危机是福利社会道路走到极端的反映,并不代表开始阶段政府不应该进行适度调节。

当务之急,中国房地产政策和财税金融政策改革必须着力调节贫富差距,压低全社会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实体经济利润率,降低金融投机利润率。具体应该实施差异化财税政策,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大额储蓄税、金融投资利得税、进口奢侈消费税等,遏制影子银行,一方面改变土地财政痼疾,一方面遏制富人过度储蓄、投机、食利、消费进口奢侈品等不利于经济发展问题,降低富人炒房、炒金融商品、炒稀缺商品、放高利贷等金融投机活动利润率,同时对新增固定资产、原材料、劳动力投资和风险创业投资进行减免税,提高富人进行实体经济投资的利润率,从而引导富人将剩余资本更多用于实体经济投资,以便激活实体经济循环,克服流动性陷阱。

1.jpg


作者简介:黄人天,本名黄伟,75年生,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秘书长,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财富时间栏目副总编辑。2011年出版《富国阳谋》提出主张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对全面化经济学框架。


【责任编辑:欧阳雪】

黑龙江排名首次进入前5 齐齐哈尔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总值45.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5.7%,创历史同期新高,在黑龙江省内13市(地)中位列第5,为历史首次。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黄人天: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摧残中国经济

如果从思想上寻找经济过度下滑和预测过度乐观的根源,还在于线性片面固化思维方式对政府和学界的影响,以致历史总是不断重蹈覆辙。

开拓新市场 融入产业链 | 来自夏季达沃斯的外资企业声音

与会外资企业纷纷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的推出,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愿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进一步投资中国、扎根中国

首付、利率下调!北京发布购房新政

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调整至20%,利率最低调整为3.5%。

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举行

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 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陈吉宁 信长星 易炼红 韩俊 龚正 许昆林 王浩 王清宪出席

打通“拆送装”全链条 家电以旧换新撬动消费大市场

“6·18”已至,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陆续启动,各地促消费政策接连落地。当前我国家电市场已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与存量并重时代”。

郭夏:对垃圾股要坚决断舍离

中国证监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和工作的重中之重。”。

优化支付服务 三十省市出方案亮实招

目前,30个省市已出台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立体化工作格局,深入推进优化支付服务工作。

超20省份落地执行 房贷首付比进入“15%时代”

继上一轮各地密集放松住房限购政策后,新一轮住房信贷政策正在加紧出台。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6月19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宣布,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这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多家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断货”

多家银行出手调整中长期大额存单产品发行。继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暂停发售以后,部分银行已难觅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

房地产金融新政密集落地,楼市活跃度明显提升

近期,多地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消息纷至沓来,政策组合拳正加速落地见效。

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河北累计落实省以上财政资金11.84亿元

河北省财政厅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