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区域经济中国智造品牌中国数字经济生态•环保匠心中国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公益•志愿者经济与法读书•文化广角镜艺苑人生特色小镇诚信中国商业电讯上市公司中国风县域经济营商•招商新农村科创中国名医堂基层党建廉政中国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消费•时尚社会视点乡村振兴中国开发区部委直通车聚焦商协会宏观经济信息环球资讯投资要闻本委传真安全生产农业金融•理财政府法制企业传真传承城市•社区警界传真大美中国

沈阳市大东区跻身“百亿元”俱乐部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

中经联播讯(乔宇 通讯员程培峻)沈阳市大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提前突破110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收入总量超历史、超同期、超预期的“满堂红”。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的“双重考验”,大东区财政局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的引领下,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咬定“抢一争二保三”目标不动摇,在每个细分赛道上加速加力,在每次擂台比拼中敢闯敢冲,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谱写了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领跑全市的骄人成绩,为大东经济发展向前进、向高攀打下坚实基础,为再出发、启新程集聚强劲动力。

攻坚克难 铸造不凡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从财政收入总量来看,大东区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完成112.3亿元,在全市中排名第一。从财政收入增幅来看,同比增长15.5%,是全市中唯一一个增幅达10%以上的区县,在全市九城区中居于榜首。全区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97.5%提升至97.6%,是全市九城区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地区。总量最大、增速最快、占比最优有力地印证了大东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的坚实步伐、取得的显著成就、开创的喜人局面。

保障民生 诠释不凡

强化预算约束,筑牢三保底线。区财政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承担起“三保”支出保障责任,科学统筹自有财力和上级补助,优先将“三保”支出纳入预算足额保障,确保将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科学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力求少花钱多办事,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助企纾困 成就不凡

精准纾困护航,实现稳中有进。区财政局与税务部门紧密配合,扎实推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2022年全区累计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6.7亿元,其中留抵退税政策10.6亿元。为企业送上真金白银“大礼包”,不仅让企业有了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底气,更增添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对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和民生、稳住经济基本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于争取 淬炼不凡

抢机遇争资金,聚财力助发展。区财政局在资金争取上认真研究政策,抢抓国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调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积极性,着力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2022年大东区共争取上级资金5.5亿元,有效补充了我区经济平稳发展的资金需求。

启航开拓 再创非凡

2023年,区财政局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力做到“四个示范”、加快实现“七个突破”、锚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的发展定位。继续把收入征管作为财政工作第一责任,稳步提升财源保障能力,持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力求全年收入实现新的增长。

供稿:沈阳市大东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崔岳莺】

北京深化破产制度改革,45条措施助企业降成本再出发

瞄准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财产处置、信用修复等诸多难题,推动本市破产办理进一步降成本、提质效,助力企业重新找回利润增长点,避免经营主体消极退出市场

便利中小微融资 国家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为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方案”。

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于4月2日至5日访美,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戈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厦门市产投公司揭牌 200亿注册资本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以“基金公司化、资产资本化、投资专业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引领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盘活政府产业资产,为厦门市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3月份70城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稳楼市政策效果显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介绍,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量比前期有所上升,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略有收窄。

国家金管理总局等三部门: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先进制造,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央行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支持

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

“稳”字当头 六大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6家国有大行近日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在银行业息差整体收窄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六大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郭夏:新“国九条”的新意何在

新“国九条”的问世,也为持续低迷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渴望再次走牛的强心针。

上市公司并购公开发行(APO)大有可为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APO的阳关道将能够让新智资本大行其道,中国资本圈将不再苦恋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独木桥。

链权制与新制生产关系

与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新制生产关系和新兴企业机制主要是链权制。

人民论坛: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长久之计。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才能让我们的“绿色家底”更厚实

齐齐哈尔市地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季度,齐齐哈尔市国资国企完成营业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39.27%;利润总额同比减亏120万元,同比增长9%;税费贡献0.9亿元,同比增长115.26%,实现首季“开门红”。

新生经济与新质生产力

从先进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党对生产力理论的认识也实现了以建设为中心向以创新为中心的战略转轨

稳外资举措密集推进 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3月26日,由商务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举行,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参与。

首季中国经济热点问答 | 推动经济增长,消费主引擎如何发力?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销售持续恢复,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与此同时,部分商品消费增速放缓,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