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区域经济中国智造品牌中国数字经济生态•环保匠心中国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公益•志愿者经济与法读书•文化广角镜艺苑人生特色小镇诚信中国商业电讯上市公司中国风县域经济营商•招商新农村科创中国名医堂基层党建廉政中国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消费•时尚社会视点乡村振兴中国开发区部委直通车聚焦商协会宏观经济信息环球资讯投资要闻本委传真安全生产农业金融•理财政府法制企业传真传承城市•社区警界传真大美中国

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 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作者:何晓宇

中印人口之争已经持续多年,联合国最近在一系列报告中指出,印度人口数量在4月份超过了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让人五味杂陈,在中国老龄化加剧、人口负增长、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失去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对我们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社会对经济的影响

当前中国已经达到人口峰值,2022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负增长,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不会再回到人口正增长的轨道上。

由此带来的还有老龄化的问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至2021年底,中国的老龄化比率超过18%。机构预计我国很快会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都会是世界第一大老年人口国家。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是经济上的各种问题。

首先,是劳动力短缺拉低经济增速,但是养老负担在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短缺,影响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将大幅上升,对政府和社会财政构成巨大压力。

中国当前旧的红利尤其是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过去,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受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变化影响,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企业的经营压力也随之上升。

其次,消费需求减少,导致生产乏力。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多年,美国不但强调要与中国脱钩,也在鼓动欧盟与中国经济脱钩。同时,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也是一片恐慌。三驾马车中,消费成为政府非常重视的领域,先是强调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内循环,各地在疫情前后也是发放各类消费券。今年发改委也出台相应政策促内需,政府已经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消费的长久动力不足,必定会影响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减少的同时,医疗资源却会出现短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医疗服务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而医疗资源却相对不足,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分配效率低下。

实际上,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是同时进行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婚姻晚龄化和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出生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面对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我们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已经是过去式了,虽然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是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强劲。

人口红利消失,人才红利凸显

中国经济学泰斗厉以宁曾指出,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

厉以宁表示,过去只听说过海归,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也就是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技术,积累了一些资本,更懂得了市场怎么运作,然后回乡去干,因为家乡有用武之地。

这些新的“人口红利”,就属于“人才红利”。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的劳动力素质较高的状态,并对科技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加,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红利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人才红利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帮助产业实现升级和结构优化。

其次,人才红利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而降低企业招聘、培训和留用人才的成本。不仅如此,人才红利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红利更具有性价比。

最终,人才红利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人才红利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率,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经济放缓将会伴随着制造业的下滑,但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仍会持续成长。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出现变化,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就业增长率可能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红利”在中国已逐渐消失,但是人才红利将逐渐加强,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红利也将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注入力量。

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重要动力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我们正迎来一个科技创富的新时代。

厉以宁曾经说过:“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原有的发展方式逐渐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每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转变中,谁有实力、谁有眼光,谁就将继续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趋势。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放慢之后,经济主要靠服务业和消费拉动,投资增速将降低;同时,劳动力数量将持续负增长,但是人力资本将持续提升。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世界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的高潮时期,新技术对经济各部门的渗透率提高,将推动我国及全球经济增长加速。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中,资本要素与企业的全生产要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两者在新技术革命中有机结合,发挥乘数效应。政府资本投入与企业资本的投入共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为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打好基础。

基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需求,政府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支持公共服务类、科技含量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可惠及全社会,这就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助力全要素增长的价值。

这就为政信金融带来了机会。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基建是系统的、复杂的重大工程,一定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用。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可以作为社会资本,以政信金融的方式参与未来的建设。机会往往是在危机中孕育的,中国的经济需要政府,我们的投资可通过参与政信金融的方式获取收益。

作者何晓宇: 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首批成员、资深证券金融专家,著有《财富之争》、《互联网金融逻辑》、《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等多部金融作品,主编《新共赢生态》、《新时代金矿》、《政信金融业教程》《政信行业概论和实务》,在金融证券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接受德新社、朝日新闻、证券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责任编辑:欧阳雪】

郭夏:新“国九条”的新意何在

新“国九条”的问世,也为持续低迷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渴望再次走牛的强心针。

首季中国经济热点问答 | 推动经济增长,消费主引擎如何发力?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销售持续恢复,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与此同时,部分商品消费增速放缓,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

便利中小微融资 国家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为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方案”。

国家金管理总局等三部门: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先进制造,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链权制与新制生产关系

与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新制生产关系和新兴企业机制主要是链权制。

齐齐哈尔市地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季度,齐齐哈尔市国资国企完成营业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39.27%;利润总额同比减亏120万元,同比增长9%;税费贡献0.9亿元,同比增长115.26%,实现首季“开门红”。

人民论坛: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长久之计。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才能让我们的“绿色家底”更厚实

“稳”字当头 六大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6家国有大行近日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在银行业息差整体收窄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六大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稳外资举措密集推进 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3月26日,由商务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举行,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参与。

新生经济与新质生产力

从先进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党对生产力理论的认识也实现了以建设为中心向以创新为中心的战略转轨

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于4月2日至5日访美,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戈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商贸工作组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3月份70城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稳楼市政策效果显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介绍,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量比前期有所上升,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略有收窄。

北京深化破产制度改革,45条措施助企业降成本再出发

瞄准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财产处置、信用修复等诸多难题,推动本市破产办理进一步降成本、提质效,助力企业重新找回利润增长点,避免经营主体消极退出市场

厦门市产投公司揭牌 200亿注册资本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以“基金公司化、资产资本化、投资专业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引领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盘活政府产业资产,为厦门市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央行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支持

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