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传媒区域经济中国智造品牌中国数字经济生态•环保匠心中国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公益•志愿者经济与法文化•体育广角镜艺苑人生特色小镇诚信中国商业电讯上市公司中国风县域经济营商•招商新农村科创中国名医堂基层党建廉政中国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消费•时尚社会视点乡村振兴中国开发区部委直通车聚焦商协会宏观经济信息环球资讯投资要闻本委传真安全生产农业金融•理财政府法制企业传真传承城市•社区警界传真大美中国

中国移动4G服务超速发展 年拉动消费投资万亿元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中国移动4G商用两年多来,每年拉动社会消费和投资超过一万亿元,用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诠释了科技创新的“中国梦”。

TD-LTE是我国系统性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承载着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时代成为全球引领者的梦想,承载着建设网络强国的使命,几年来一直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中国移动作为基于TD-LTE技术的领军运营商,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创造出4G发展的世界速度: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覆盖人口超12亿,客户数超过3.4亿,推动TD-LTE标准在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76张商用网,为网络强国和互联网+战略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网络建设超常规。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开通4G基站达110万个,短短两年时间内达到2G时代建设十年的成果,网络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县城、乡镇、农村、主要旅游区及高铁线路等,并与11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4G漫游。网络性能大幅提升,载波聚合技术商用部署城市超过300个,网络下行最高速率超过300Mbps。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移动开通4G基站将达到140万个。

终端发展超常规。中国移动携手终端产业链厂商,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品。目前,国内TD-LTE终端产品已超过1100款,覆盖中、高、低各价位段,2015年全国市场销售4G终端达到3亿部。2016年,中国移动将协同产业链,为客户带来更多质优价廉的4G产品,预计全国4G终端销量将达到3.3亿部。

客户发展超常规。仅2015年一年,中国移动新增4G客户达到2.2亿,平均每分钟增加400多户。目前,中国移动4G客户规模已超过3.4亿, 4G客户渗透率超过40%,占全球4G总用户约30%。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移动4G客户将超过5亿户,客户渗透率超过60%。

拉动中国研发、中国制造发展超常规。4G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芯片设计、封装、系统集成、仪器仪表、手机制造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已形成中国主导、全球广泛参与的端到端完整产业生态圈。中国厂商占据全球TD-LTE系统设备市场份额超3/4,国产品牌TD-LTE终端占国内市场超75%,国内一批芯片企业迅速成长。

面向未来,4G的快速发展将加快我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并为“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可靠的移动宽带网络支持,催生出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对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聂道湑】

泉州开发区智能产业园:三向发力创新路,研发设计引领产业升级

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吸引了众多研发设计中心的集聚,有效推动了园区产业的提级和持续发展。

AC311A成为国家航空物探的“顺风耳”“千里眼”

“航空地质三号——AC311A航空物探遥感专业调查直升机”首开国产直升机航空物探先河,成为国家航空物探的“顺风耳”“千里眼”,先后执行了长庆油田、松辽盆地、黄河流域地质调查等国家重要航空物探任务

神十七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见面会现场,三位航天员精神饱满,状态良好。他们身着蓝色航天服,面带微笑,向在场的媒体和公众挥手致意,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风采和自信。

5G商用五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

5G商用五年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实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跑出了5G发展加速度。

聚焦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动码印章数智创新成果发布!

数字经济代表全球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今中国已成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数字经济领先国家,为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全国政协调研组调研安徽格恩半导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共谋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党组原书记王志刚率全国政协调研组一行,就“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莅临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指导。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步伐提速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厦门市科技局与厦门大学深化市校科技创新合作,共谋发展新篇章

发挥厦门大学人才、科技、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引领作用,积极融入、服务厦门市“4+4+6”现代化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市校双方全方位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合作。

北京:科研“松绑”,包干制激发强大创新活力

不断深化科研经费改革,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人财物自主支配权